Skip to main content

22 posts tagged with "科技"

View All Tags

被 BUG 觀察

· 2 min read

當你看著 BUG,BUG 也看著你

今天發現一件挺特別的事。早上上課時,我在寫某個程式碼,結果一直遇到 BUG,怎麼檢查都過不了,顯示是語法錯誤。照理說,語法錯誤應該不難找才對。 剛好老師經過,我們就一起排查問題。找了好久,還是沒找到原因,一直出現一個莫名其妙的錯誤訊息。後來老師離開後,我乾脆重啟 IDE,沒想到這時突然跳出一個對話框,按了一下就解決了!之前怎麼搞都沒出現過這個對話框,到底是想怎樣啊?

成功合成之後拍下來了,原先一直接紅色的叉叉 IDE 截圖

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

我覺得最煩人的 BUG,就是你看它的時候它不在,三不五時又冒出來搗亂。這種 BUG 跟沒被記錄在 Log 裡的問題一樣麻煩。今天就是這種情況!之前我也遇過類似的事,程式碼怎麼跑都是錯的,拿給別人一看,卻又正常運作了。這種問題真的超煩,BUG 就像有自己的意識一樣。當然,我們都知道程式碼不可能有意識,一切一定有個根本原因,只是常常找不到,偏偏它還時不時跳出來嚇你一跳。

去 Google 化

· 5 min read

為什麼要去 Google

你可能是第一次聽到「去 Google」這句話,但這不會是最後一次,因為這是我近一兩年一直在做的事。

起因是 Google Photos 突然從免費轉到付費,加上我的相片越來越多,現代手機鏡頭一個比一個強,很快就會放滿我的 15GB 空間,想想就覺得滿幹的,所以我一開始把照片存在本地,但後來發現這樣存取不太方便。在看了 Wiwi 我決定開始嘗試自架服務。

Google 的主要業務是廣告,有一句話我很喜歡:「如果一個服務免費,那麼你就是商品。」這句話非常適用於現代科技巨頭,從 Google 到 Facebook,哪一家不是靠廣告賺錢?對我來說,廣告作為收入來源其實沒什麼大問題,畢竟以前的電視也是這樣。但讓我最不爽的是精準廣告,針對用戶的習慣和行為投放廣告,這讓我非常反感。因為這代表你平常的行為都被監視著,完全沒有隱私的感覺。

去 Google 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你的資料,包括照片和雲端硬碟裡的檔案,可能會被用來訓練 AI,我很不喜歡這種感覺。

去 Google 很困難嗎?

老實說,一開始我的很多服務都綁在 Google 上,照片也是。但因為我決定把資料存在本地,所以對我來說,去 Google 化不算太難。可能因為我本來就跟 Google 保持一定距離。我覺得最難的不是去 Google,而是學會自己架設各種服務。我常常為了一個小東西花了好幾天時間,這確實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,技術門檻不低。

我一開始用 Docker 架設,大多數服務都有提供 Docker Compose。如果你不知道我在說什麼,別擔心,如果你打算自架服務,這些東西你遲早會遇到,是一定要學的。後來我轉用 Kubernetes(k8s),聽說學習曲線很陡,但我覺得還好。我大概學了一週,實際架設了幾個服務,加上現在有生成式 AI,還可以參考別人的經驗,所以學起來很快。架好之後,只要設定正確,其實不容易出錯。

如果你覺得上面聽起來不難,那還有一些事情需要考慮。自架最麻煩的就是遇到錯誤,尤其是在架設新服務時,總會莫名其妙出現奇怪的 BUG。這是會讓你非常痛苦的體驗,但也不可避免。不過,這個過程確實能學到很多東西。如果沒有相關背景,還能成功架設雲端、相簿等服務,那真的非常厲害了。

如果不會自架也沒關係,不是每個人都時間和精力研究這些東西。你可以試試替代方案,例如 Ente Photos,它提供免費額度,且不會追蹤你的資料,但免費版只有 10GB,想增加容量就得付費。

我做了什麼

如果你看了前面,一定會好奇我到底做到什麼程度,我目前架了 Baikal、AList、Ente Photos,分別對應日曆、聯絡人、相簿和雲端硬碟。

你可能會發現,我沒提到 Gmail 的替代方案。這不是因為我懶,而是因為郵件服務不是普通人能輕易架設的。你需要 VPS(虛擬專用伺服器),簡單來說,在家裡沒辦法輕鬆架設郵件服務,得去租主機。那我怎麼辦?我改用 Proton Mail,這家公司提供免費信箱, 非常好用。